在香港的光辉舞台上,明星的形象被无限放大,似乎他们的成功与光环是永恒的。然而,近期42岁TVB女演员梁珈咏与前TVB男演员蔡淇俊在商场和街头摆摊的举动,不禁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。在这个收入不稳定、竞争加剧的时代,任何职业都需得到尊重。无论是打工人还是明星,他们都在为生活而努力。

  根据数据显示,近五年来TVB剧集的产量下降了40%,同时香港影视从业者的平均月薪仅为8000港币,生存环境愈发艰难。相比之下,内地的明星如某些演员的日薪可高达208万,这样的对比无疑彰显了香港娱乐圈的困境。当明星不得不向地摊经济低头,可以说,光鲜外表之下,隐藏的是一个个精疲力竭的心灵。

  “打工皇帝”蔡淇俊在凌晨三点准备摆摊,他形象中的“人气明星”似乎在面临生计问题时被迫迫于无奈。开鸡爪摊的他提到,自己在市场中观察到日销200份的收支账本,虽收入可观,但创业的道路并不平坦。这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,更是一个人在逆境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选择。

  明星与普通人之间并无那么大的鸿沟,社会认知的鄙视链开始消解。在诸多心理学专家看来,职业选择的体面与否往往和自身价值观息息相关。蔡淇俊言道,很多香港演员其实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明星,他们只是追求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。而这份工作或许是在商场甘愿将自尊放下,去摆摊。

  从另一个维度看,当表演艺术与地摊经济相遇,梁珈咏的首饰摊不仅仅是一个销售行为,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入体验。顾客的互动让她观察到了社会的多样性,这些新工作经历也许会在未来的角色塑造中提供更丰富的素材。资深编剧表示,这些经历将反哺演员的表演,反映生活的真实与丰富。

  当我们看到Netflix与YouTube等不同平台带来新一波的创作潮流,后疫情时代的职业流动性或将催生更多跨界生存样本。与此同时,内地的横店群演送外卖现象也在不断涌现,这些现象无疑为我们带来了思考的契机。

  如何定义“沦落”?当体面劳动的认知迭代时,我们能否通过理解与尊重,而非鄙视,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宽容与包容?也许这就是如今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。明星的汗水与努力,或许比红毯上的光鲜更值得我们铭记。每一个努力追求生活的个体,都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没有职业是低人一等的,只有不断的努力,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可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